在线搜索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
邮编:200032
电话:+86-021-54237897
email:freeradicalmb@163.com

网站首页 > 疾病与预防 > 酗酒与肝脏的健康
酗酒与肝脏的健康
发布时间:2013/2/22 17:50:28 浏览次数:1606 [字号: ]
                                                   酗酒与肝的健康
  控制酒精摄入量也是可预防致死性因素之一,但酒精的危害性又很容易被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乙醇安全摄入量的规定是男性每天20克,女性每天10克。正常饮酒量虽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但是酗酒则会严重影响健康。酗酒已是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占肝病的比例逐年增加,且增速较快。
  酗酒对肝损伤的主要毒性物质是乙醇,乙醇主要在十二指肠和上段回肠通过单纯扩散而大量吸收,肝脏是体内酒精代谢的最主要器官,因此酒精对肝脏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乙醇造成肝病通称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重度饮酒者中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lO%一35%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10%一20%将发展为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的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为可逆过程,脂肪肝可呈进行式发展,导致肝硬化等病症,严重时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酗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病可伴有其他多种非特异性症状,并可牵连其他器官组织。酒精性肝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肝肿大,肝肿大在酒精性肝病的各临床阶段均有表现,具有重要的体症意义。酒精性肝病的病情发展可通过临床症状、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影像学诊断方法、炎性因子水平、过氧化反应指标等进行测定和判断。
  乙醇在正常人体内可以代谢,肝通过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和线粒体内的一些酶类,将乙醇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中间产物有乙酸、乙醛等。酗酒者由于长期、大量摄入乙醇,体内乙醇含量大,超过酶系统的代谢能力,即可通过未代谢的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产生毒害。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乙醇含量较低时,进入肝脏后主要经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肝脏中还存在另一乙醇代谢途径,即乙醇经线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2E1(CYP2EI)为主的线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转化为乙醛,该途径在血醇浓度较高时发挥作用。MEOS途径依赖细胞色素P450,被乙醇诱导而活化后,可以使反应性中间产物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形成增多,主要代谢物是毒性很强的乙醛,以及具自由基活性的过氧化物。由此可见,在体内乙醇浓度较高时发挥作用的MEOS途径,可能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有更加密切的关系。
  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在乙醇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量自由基、致炎介质和一些细胞因子等,并会并发高内毒素血症及肝细胞缺氧坏死。通常认为,氧化应激在肝脏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量的乙醇代谢会导致脂代谢紊乱,脂肪酸的氧化受到抑制而脂质合成增加,导致高血脂症,甘油三酯在肝脏内积累形成初期症状脂肪肝。乙醇通过MEOS途径的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并促使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进而氧化修饰一些蛋白酶、受体和离子通道,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这些都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原因。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线粒体、抑制三梭酸循环;可响肝脏微管系统,造成脂质和蛋白质在肝脏细胞中沉积;抑制DNA的修复从而抑制细胞的分化及损伤组织的再生;增加胶原的合成及mRNA的合成,促进肝纤维化。
  炎性反应也是造成酒精性肝病中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乙醇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物质刺激了免疫反应,肝细胞内蛋白变性,产生类似抗原的刺激物,并与乙醛及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加合物,作为一种新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反应,造成肝组织的损伤。炎症反应还具有促纤维化的作用。另外酒精性肝病中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细菌移位以及正常的免疫功能受抑制等,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综上,乙醇在肝细胞内产生的毒性产物及其引起的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代谢异常、细胞因子与内毒素的作用、营养状态、遗传学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均可影响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对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药物,基本主张严格戒酒,施行支持疗法,争取恢复肝脏内部功能。药物治疗方法有限,因此预防为主,戒酒是治疗的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在酒精性肝病的研究上有独特的见解,在治疗方面也有较多经验,有相对的优势。中医提出了“酒毒湿热,肺脏虚损”的发病机制,并以活血祛湿为主要方法进行治疗,在实践中证明具有较好的疗效。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案,戒酒都是首先要求。目前,对于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欠深入研究,有效控制酒精性肝病仍然任重道远。
(思宇,炬之)
上一条:抽烟与喝茶对肺部疾患影响
下一条:炎症与诱发肿瘤